在汽车行驶过程中,事故逃逸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,它不仅会让受害者难以得到及时救助和赔偿,还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公序良俗。那么,如何认定事故逃逸行为,其认定标准又有哪些呢?

首先,明知发生交通事故,直接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,这种情况较为明显。例如,张三在与李四的车辆发生碰撞后,心里害怕承担责任,没有停车查看情况,而是一脚油门直接开走,这就属于典型的逃逸行为。

事故逃逸如何认定?认定事故逃逸的标准有哪些?  第1张

其次,当事人自认无责而驶离现场的情况也可能被认定为逃逸。有些司机在事故发生后,主观认为自己没有责任,便直接驾车离开。但实际上,责任的判定需要专业的交通管理部门依据现场情况、交通法规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。比如王五和赵六发生刮擦,王五觉得是赵六的错,就自行开车走了,最后经交警认定王五也有一定责任,那么王五的这种行为就可能被认定为逃逸。

再者,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,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,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也属于逃逸。这种情况比较复杂,当事人虽然最后返回了现场,但在事故发生后的关键时间段内离开了,影响了事故的及时处理。

另外,送伤者去医院,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、留下假信息后离开医院或者在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,同样会被认定为逃逸。例如孙七在撞人后将伤者送到医院,却没有向警方报案,之后就偷偷溜走了,这显然不符合正常的处理流程,会被认定为逃逸。

下面通过表格来更清晰地展示这些认定标准:

逃逸情形 具体描述 直接逃离 明知发生事故,驾车或弃车直接离开现场 自认无责驶离 主观认为无责,未经认定直接驾车离开 报案后离开又返回 有酒驾、无证等嫌疑,报案后不候处理离开又返回 送医后不当离开 送伤者就医,未报案、留假信息或调查期间逃匿

总之,事故逃逸的认定是综合多方面因素的。司机在发生事故后,应保持冷静,按照正确的流程处理,积极承担责任,这不仅是对他人负责,也是对自己负责。否则,一旦被认定为事故逃逸,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。